2006年,外媒报道指出,中国大陆已经拥有超过800枚导弹,直接对准台湾地区。而且,随着军事战略的不断发展,导弹的数量在持续增加,预计到2010年底,这个数字可能会飙升至1800枚。那时,大陆的导弹技术已经高度成熟,能够在短短几分钟内精准打击台湾。这一切得到了美国方面的数据支持,指出大陆的导弹可以在大约7分钟内,迅速抵达台湾。
尽管台湾当时已经装备了美国提供的“爱国者”导弹系统,在理论上能够拦截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,但现实情况却非常严峻。主要原因在于导弹数量的悬殊差距和发射方式的不同。台湾的防空能力显然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导弹攻击。
2002年,陈水扁的亲信之一林成夷提出,台军应当部署巡航导弹和中程地对地导弹,增加其进攻性武器的储备。这些导弹不同于台军早前以防御为主的导弹配置,在政治意义上具有极大挑战性。2004年,台湾的“台独”分子游锡坤曾在公开场合放言:“如果大陆使用100枚导弹攻击台湾,台湾至少会用50枚导弹反击。如果大陆攻击台北和高雄,台湾将回击上海。”这种强硬的言辞显露出其“台独”倾向。
陈水扁政权始终没有放弃发展导弹的计划。2006年,台湾地区成立了“特别导弹部队”,其使命就是增强台军的导弹攻击能力。当时,台军高层李杰对外界的提问回避回答,表明不愿公开谈论此事。但从随之而来的消息来看,台军企图模仿大陆的“第二炮兵部队”,计划打造一支能威胁大陆的强大导弹部队。
展开剩余72%有媒体报道称,台军正在秘密建设新的导弹基地,最有可能选址在大陆附近的外岛,特别是马祖地区的东引岛。东引岛距离大陆仅60公里,岛屿本身地势险要,大部分海岸为悬崖峭壁,沿岸水域深度也很大,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战略位置。该岛自90年代起便部署有“雄风”反舰导弹和“天弓”防空导弹,是台军为防备大陆进攻而设立的重防区。
台军长期将东引岛视为防线的前哨,渴望通过增强岛上军事力量,来增加阻止解放军登陆的能力。根据相关消息,导弹指挥部已设立了3个地对地导弹中队。台湾一些“台独”学者认为,如果台军能在东引岛部署这些进攻型导弹,将能威胁到大陆东南沿海多个大中型城市。如果台军选择将导弹布置在这里,最可能的装备就是“雄风2型”反舰导弹。
“雄风2型”是台湾“中山科学研究院”研发的亚音速中程反舰导弹,外形和性能与美国的“捕鲸叉”导弹相似。与早期的“雄风1型”相比,“雄风2型”具有更远的射程、更强的打击能力,且更加精确。其前身“雄风1型”是在1979年参照以色列“伽伯列”导弹的设计基础上研发的。值得一提的是,1973年中东战争中,以色列“伽伯列”导弹的表现相当优异,创造了83%的命中率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陆和台湾的军事技术差距愈加明显,台军也不断模仿美国的技术,提升导弹的威力。台军不止想在东引岛部署导弹,还计划将金门、马祖、乌丘等岛屿纳入部署范围。陈水扁曾雄心勃勃地提出,要在这些岛屿上部署进攻型导弹,形成对大陆的威慑力。然而,这些计划在美国的干涉下最终未能实现。
当李杰从台军高层卸任后,东引岛上的导弹部署计划被叫停。外媒透露,停滞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对台湾地对地导弹发展计划的强烈反对。美国认为,台湾此举属于“挑衅”行为,可能会引发两岸局势的不稳定。因此,在美国压力下,台湾不得不取消相关部署计划和研发计划。
可以说,台湾如果真的在东引岛部署进攻型导弹,难以对大陆构成实质威胁。东引岛位于马祖列岛,离大陆非常近。一旦爆发冲突,大陆可以通过饱和轰炸方式,迅速摧毁岛上的军事设施。即便岛上有导弹基地,面对强大的火力压制,最终也不过是“活靶子”。更重要的是,东引岛离台湾本岛距离过远,保障后勤的困难使得岛上的军事部署难以长期维持。
即使台军在这些岛屿上设立了300个弹药库,也不可能在战争爆发时有效抵挡大陆的攻击。最终,台湾的这些“台独”分子不过是在自我安慰,试图通过威慑达到某种“吓阻”目的。解放军历经无数战斗洗礼,从未畏惧过任何威胁,台湾的举动不过是杯水车薪。未来,台湾终将回归祖国,那些“台独”分子必将迎来审判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